### 一、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音乐史界形成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三大音乐流派:古典主义追求的是旋律优美、结构严谨、节奏稳定、曲调高雅,而浪漫主义则以情绪丰富、情感奔放为艺术主题。现代主义则试图打破传统的限制,寻求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其代表作有海顿、莫扎特、肖邦等。
在中世纪,音乐史学尚未形成这一流派,所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流派各自独立发展;而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圈各主要国家都在进行音乐史学的研究,以现代音乐史家为代表的西方艺术评论家对古典与浪漫的争论,也逐渐过渡到音乐史观。历史的进步,音乐史的视角、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
#### 元代以来的中西音乐史观
元代之前,中国的音乐史学以汉魏六朝为基点,主要研究音乐的历史沿革和理论问题,如刘熙载《艺文类聚》是元明之际中国学者对音乐史学的。到了元末、明代,中西方音乐史学已趋向融合,且形成互有影响的音乐流派。其中以张一泉先生的《中国音乐史述记》最为著名,他集中阐述了音乐史论的理论和方法,指出“古”与“今”,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事;“本”即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轨迹,“实”即元明之间、古今之间的关系。
在中世纪,欧洲音乐学家普遍反对把西方音乐看作纯粹的民族音乐。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凯发k8旗舰厅yue来就送38以为:他们认为,如果将西方音乐定为一种民族音乐,其作品就不可能有统一性。因此,许多欧洲音乐家都以研究外国作品为乐曲创作和表演的重要方法;如理查德·庞特纳在《论西欧音乐》中就强调了“西方世界”的概念。
元代以前的中国音乐史学是按照汉魏六朝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依据,主要研究音乐的历史沿革、理论问题以及乐谱。到元末和明代,对音乐史的研究重心由汉魏六朝转向古今之间、中外之间的关系,欧洲音乐家也把中国音乐视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加以研究。
在西方的中世纪音乐史学,音乐史学家普遍关注的是音乐发展的历程;而到了16世纪末期,意大利音乐学者阿尔比塔·巴乔里开始从“本”与“实”的角度出发,对音乐史进行研究。他将音乐史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古到今的音乐史,即中国音乐史。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包括音律、乐谱、乐章等;二、古代音乐史和古代音乐作品、音乐家;三、中世纪音乐史。阿尔比塔·巴乔里认为,“本”即元明之间、古今之间的关系,而“实”则是指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轨迹。
#### 从欧洲到东亚的音乐史观
到了17世纪初,西方的音乐史学已形成系统化的体系,音乐史学家开始研究中西音乐的发展;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科学、独立的音乐史论。而进入20世纪,日本音乐家福泽谕吉对西方的音乐史进行考察后也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史观。
### 二、音乐史学在东亚的扩展
与欧洲相比,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局限于古代音乐史。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增长,到19世纪末,西方列强相继侵略中国,迫使其接受新的音乐史观。
#### 从中西比较看音乐史学
在中西音乐史学的对比中,西方以汉魏六朝为基点,研究音乐的历史沿革、理论问题以及乐谱;而中国古代,则更多地关注音乐发展的历程。凯发一触即发凯发k8旗舰厅yue来就送38说:例如,《艺文类聚》是元明之际中国学者对音乐史的研究成果,其中就包括了汉魏六朝的音律理论和乐谱,主要目的是要为西方的音乐史学提供参考。
#### 从世界音乐史看东亚
到19世纪末,日本音乐家福泽谕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美学为基础,构建自己的音乐史观。他指出,中国与印度、希腊都是“非同日而成”的东西,而中西音乐都具有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脉络。
#### 从东方音乐学看东亚
到20世纪中期,日本音乐学家佐藤昭一以日本历史为背景,形成了以音乐为中心的近代音乐史观。他将西方音乐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即中国、印度、希腊等;另一类是“实”,即中西合璧的中国艺术。
与欧洲相比,在20世纪西方的音乐史学体系下,东亚的音乐史学更加注重音域和乐段。例如,日本、朝鲜、韩国的音乐家多将西洋作曲法作为他们的创作依据;而到1980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开始重视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 三、中国与东亚的音乐史观
#### 从历史唯物主义看中国音乐史学
在20世纪初,中国学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中国音乐史学体系。他们认为音乐是民族的,是中国人自己的艺术,必须研究中国人的音乐。
#### 从日本音乐史看东亚的中西音乐史学
1936年,在日本音乐家大江正行的著作《西洋音乐史》一书中提出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相异点的观点。他认为,“中国音乐之异”表现在: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是汉魏六朝时期;其二是中世纪;其三是近代以来。
#### 从东亚音乐史看中国的音乐学
20世纪上半叶,日本音乐学家福泽谕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美学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音乐史观。他认为,中国与印度、希腊都是“非同日而成”的东西,而中西音乐都具有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脉络。
#### 从西方音乐史看东亚的音乐史学
20世纪中叶以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音乐学家开始重视东亚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一、考察中国和朝鲜、印度的古代音乐;二、探讨东亚音乐的发展历程;三、在比较的基础上研究中西音乐之间的关系。
##
音乐史学是历史科学,其目的在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音乐史就是研究音乐发展的历史。从19世纪以来,音乐史学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三大流派的演进,到了20世纪,中国与东亚国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史观。
历史的推移,西方音乐史学体系下的音乐史也不断变化。日本的音乐学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美学为基础,研究中西音乐的发展;而到20世纪中期,亚洲一些国家也开始重视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通过音乐史的研究,我们看到音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国与东亚的音乐史学存在差异,但都从各自的角度研究了音乐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 参考文献
1. 余文杰,王海涛.中日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历史与哲学分析(上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2. 张一泉.中国音乐史述记.(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 陈宝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史观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美院出版社, 1987).
4. 韩国.日本音乐学.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社,1990.
5. 福泽谕吉.东亚音乐史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台北:中鼎图书馆,1983.